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0|回复: 0

[诗词歌赋] 《瑶池》【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复制链接]

67

主题

26

回帖

551

积分

长老

积分
551
发表于 2024-3-5 09: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瑶池》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译文】:
瑶池上西王母的雕花窗户向东敞开,只听见《黄竹歌》声震动大地人心悲哀。 周穆王有八匹能日行三万里的骏马,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简析】:
这是一首情诗。在诗人的想象中,神仙也是渴望爱情的。
我们在的〈嫦娥〉诗中,提到后羿到昆仑山向西王母乞求长生不老仙药的故事。西王母的神话,常被中国的诗人引用,更有趣的是有关西王母的容貌、性别,历代的记载不同。虽然诗人所描述的西王母都是丰姿曼妙的女子,但事实上西王母的形貌,在现存最早的文献记载中,他只是一只人状、豹尾、虎齿而善啸的怪物罢了。我们就透过李商隐的另一首〈瑶池〉诗来探讨这则神话故事。
这首诗首句的「瑶池阿母」,指的就是王母。〈黄竹歌〉是穆王作的哀民诗,八骏是穆王所骑的八匹骏马,牠们的名字是:绝地、翻羽、奔宵、起影、踰辉、超光、腾雾、挟翼。诗中的穆王是指周昭王的儿子满,在位五十五年。
诗的大意是说,住在昆仑山瑶池的西王母打开她美丽的窗子,这里是她当年宴请穆王的地,当她在窗边等待,希望穆王能够再来,却只听到人间传来穆王眼见天寒地冻,北风雨雪,路有冻人,心中悲悯,写下的哀民诗-〈黄竹歌〉,哀怨的歌声传到昆仑山,西王母心想,穆王的八匹骏马能够日行三万里,但是为什么穆王不再到昆仑山来呢?
有关西王母的记载,最早见于《山海经》〈西次三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头上戴花),是司(掌管)天之厉及五残(瘟疫、刑罚的怪神)。」
〈海内北经〉的记载则说:「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王母取,食在昆仑北。」
这两则记载中,前一段所形容的西王母长相很可怕,后一段则增加了三只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同书〈大荒西经〉的描述较详细:「西海之南,流少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文尾,皆白处之(有白点)。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燃烧)。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这则记载对西王母所住洞穴周围的环境,又详细描述。《山海经》书中,有关西王母的神话,其记载大致如此。
其后《淮南子》〈览冥训〉有:「羿请不死之药于王母,姮娥(嫦娥)窃以奔月。」的说法,也就是我们上篇所讲的,这里对西王母的形貌没有说明。
但到了《穆天子传》中,对西王母的记载便有了很大的改变,《穆天子传》说:「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还)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再回到这里)』」。
这里的西王母已经由怪物变成一位会唱歌,会款待君王的主人了。而且还与穆天子相约来日再见。
再稍后的汉武故事中,有一段写西王母会见汉武帝,对西王母的描述更详细:「七月七日,上(指汉武帝)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是夜漏七刻,空中无云,隐如雷声,竟天紫气。有顷,王母至,乘紫车,玉女夹驭,戴七胜,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夹侍母旁,下车,上迎拜,延母坐,请不死之药。」
这里的西王母是西方的王母,有玉女帮她驾车,有青鸟当她的从者。
《汉武内传》对西王母的形貌姿容,又有更生动的刻划:「王母上殿东向坐,着黄金褡襦(披风),文采鲜明,光仪淑目,帝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元璚风文鸟,视之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霭,容颜绝世,真灵人也。」
西王母的神话,流传到汉朝,便成为一位雍容华贵,风姿绰约的美丽仙女,与最初虎齿豹尾的怪物相差十万八千里。
李商隐诗中的西王母,等待穆天子再来瑶池,除了前所举《穆天子传》中记载外,《列子》周穆也曾记载说:「穆天不恤国事,不乐臣妾,肆意远游………遂宾于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二者可以互相比较。
李商隐用西王母的神话写这首诗,是带有讽刺意义的,诗中后一句「穆王何事不重来」,是以西王母唱歌邀请穆天子----「将子无死,尚能复来」,问穆天子如果没死,能不能再来瑶池作客?穆天子回答她,回去把万民安顿好,三年后会再来。然而西王母朝思暮盼,穆王没有再到瑶池,诗人故意用「何事不重来」的问句,便是讽刺人那有不死的,想求仙以求长生,毕竟只是妄想,用这种藉神话传说讽刺时事的写法,是希望对汉朝君臣迷信长生不死之术提出一些警示。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后随祖辈移居荥阳 (今河南省郑州市)晚唐时期诗人。
李商隐幼年丧父,随母还乡过着清贫的生活。十六岁时,因擅长古文而知名。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阳,结识令狐楚等前辈。“牛党”令狐楚欣赏他的文才,亲自授以今体章奏之学,并给予资助,后又聘其入幕,至开成二年(837年),考中进士,及第后再入令狐楚幕,令狐楚死后,入“李党”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不久娶王女为妻。从此陷入“牛李党争”旋涡,被“牛党”视为“背恩”“无行”。次年应“博学鸿词科”考试,已被录取再遭刷落。会昌二年(842年)应“书判拔萃试”,被授秘书省正字。宣宗即位后,牛党得势,其随即放弃京职,随李党郑亚赴桂海。后期十几年时间,都漂流各地,为各地幕僚,开始笃信佛教。大中十二年(858年),因病退职还乡,在郑州去世。
李商隐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其诗构思缜密,多用含蓄象征的手法,精工富丽的辞采,婉转和谐的韵调,曲折细微地去表现深厚的情感。  李商隐胸怀“欲回天地”,力促唐王朝中兴的志向,但身处晚唐已无实现抱负的可能。其骈体章奏与哀诔之文因形式瑰丽、情文并茂而在当时极负盛名,曾自编为《樊南甲集》等,李商隐还是晚唐杰出诗人,其诗各体俱有佳作,尤以五七言律绝成就为高,七言律诗的造诣更是上追杜甫而独步晚唐。主要作品有《瑶池》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散修学宫

GMT+8, 2025-1-19 08:20 , Processed in 0.141650 second(s), 20 queries .

@ 散修学宫 www.sanxiu.net

Powered by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