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5|回复: 0

[功法] 《通背拳》中国传统武术拳种,视频展示

[复制链接]

35

主题

1

回帖

341

积分

长老

积分
341
发表于 2024-5-7 14: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学
武功流派:
本帖最后由 天衍子 于 2024-5-7 14:24 编辑




通背拳,中国传统武术拳种,流派繁多,起源不一,流传于北京、天津一带的通背拳,相传为清末时河北省廊坊市霸州人祁信所创。祁家本以杆法见长,遇河南人马先生精于拳技,便以杆法换学拳技,后又遇赵先生擅刀法,遂刀杆互换,形成了祁门特有的“十二连杆”法、“八步十三刀”法、“一百零八单操手”法,祁家通背拳始成名于江湖。
通背拳,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体育。
2019年11月12日,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背拳)保护单位名单。


第一章通背拳拳理概论


第一节通背拳的源流与发展


通背拳,也称通臂拳。世人公认通背拳属 内家拳之长拳类,唯日本国学者松田隆智先生 认为通背拳属猴拳类。我们是根据通背拳是典 型的长击类拳术和明末学者黄宗羲之子黄百家 在《学箕初稿•王征南先生传》一文中“通 臂,长拳也”作为依据;松田是根据通背拳 模仿猿猴运臂的动作和特点以及明代王士性在 《嵩游记》中描述少林和尚演武时的情景“有 猴击者,盘旋跳跃,宛然一猴也”等作为依 据。


由于通背拳在中国流传区域较广,流派分 支较多,就通背拳的名称而言,“背”字有用 手臂的“臂”字,也有用脊背的“背”字, 还有用准备的“备”字。称通臂拳的拳家以 为,此拳法以上肢动作为主,两臂运使如猿 臂,圆抡捽拍,直出穿点,故写“臂”;而称 通背拳的拳家以为,通背是该拳法的锻炼法 则,讲究腰背发力,力由脚发,通达于背,松 肩顺膀,探臂发力,放长以击远,力形于掌 指,而先发制人,故写作“背”字。


通背拳的主要流派有:白猿通背,五行通 背(即祁氏通背),活叶通臂,臂挂通备,洪 洞通背,六合通臂,五猴通背,两翼通背等。


一、通背拳源流


明末著名学者黄宗羲在《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的 六路歌诀中就有“佑神通臂最为高”之语,说明通背拳明代就 已有流传。此拳的创拳起源时间多流传为战国时期所创。传者为 白猿,姓白,名士口,字衣三,道号动灵子。现多认为此说不 实。近年由四川省武术挖掘整理小组查得,白猿公者可能为四川 峨眉山道人——司徒玄空。司徒年迈时人称白猿道人,在峨眉山 授徒甚众。真实否?有待进一步核查。另据清末拳谱抄本记载, 有“韩通的通臂为母”(引自《中国武术史》习云太著)的说 法。另有,在宋朝赵匡胤打关东,打关西,打韩通时,韩通使用 的就是通背拳。“赵打了三次韩通,矢意归宋,韩通乃降。”(引 自《中国体育史》)通背拳是否为韩通所传,也不得查证。通背 拳流传到近现代产生了各种流派,主要有白猿通背、祁氏通背和 五行通背。


白猿通背


相传为战国时白猿公所传,其授徒有王道、李义和韩成3 人,其源渊不清。到清末时期,山东黄县人任十将此拳在北京传 给一账房先生石鸿胜。后经石氏及其弟子广为传播,白猿通背遂 在北京牛街回民聚居地盛传。到了民国初年,在北京通背的著名 拳家有张献堂、贺振芳。张献堂传拳给盂昭勋。贺振芳传给白乐 民和日本人武田熙。


(二) 祁氏通背


以其拳系始传自浙江人祁信而得名。初时由祁信亲自授徒, 后因其子学艺数载后武艺精进,遂代父收徒传艺。此后就有老祁 派和少祁派之别。少派以祁太昌为代表,动作细腻,以柔为主,


刚柔相济,变化多样,后发展成“五行通背拳”。而老派祁信, 动作大劈、大开、大合、大捋、大挑,刚多柔少,“祁氏通背” 就单指老祁派的技法体系。老祁派在技法上多讲求横手,其内容 如:推膀子,摇膀子,猿猴倒行步,打四手,打圈手,打吊带, 四手中尤为注重打掮掌。老祁派近世以张策为代表人物,张策从 学于祁信之徒陈庆,陈逝后,张又从师兄王占春学通拳,后即以 擅长通背拳而著称,人称“臂圣”。


(三)五行通背拳


是由祁氏通背中少祁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少祁派多在技法 上讲求直手,其内容包括:伸肩夺臂,捽拍穿劈钻,撩阴腿,中 拳,其中最为注重中拳和撩阴腿的使用。


五行通背拳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与捽、拍、穿、劈、 攒五掌相配,构成相生相克,变化丰富的拳法。五行通背在近代 的代表人物有修剑痴等。


二、通背拳的发展


通背拳作为中华武术中极具影响的拳种,其创拳时间虽不可 考,但流传时间至少可推至宋代,其发展大都以师授代承的方式 流传。到了新中国成立后,通背拳随着中国武术被国家所重视这 个大潮流,才纳人了正规化发展途径,逐步以竞技体育的形式出 现在全国性体育竞赛之中。


通背拳在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国家的极大重视,上世纪50 〜60年代一直作为表演项目纳人全国性竞技活动。到了 70年代 后期的1977年,将通背拳列人了正式竞赛项目,与地趟拳、翻 子拳、八卦掌、形意拳、鹰爪拳归为传统拳术类进行比赛。1980 年开始,所有拳种进行分类竞赛,通背拳与劈挂拳、翻子拳三个 风格相近的拳种作为第二类比赛。由此通背拳走上了竞技发展的道路,参加全国性竞技的通背拳选手也日益增加。1977年通背 拳第一次列入正式比赛时,练通背的男子有11人,女子只有1 人。而1991年全国武术锦标赛团体赛,只甲级队16个队中男子 就有23人,女子有19人。1992年全国武术锦标赛个人赛,进 人通背拳决赛的男子有28人,女子有18人。


通背拳被纳人现代竞技武术运动项目之后,在技术风格上一 方面保留了其固有的风格、特点及优良技术,另一方面为了适应 竞赛的需要,适应现代人的欣赏节奏,各地通背拳拳家经过几十 年的努力,使通背拳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如在旧的通背套路中 极少有腾空技击动作,而现在已产生了在旧“燕子钻云”式之 上变化的“燕子凌云”式和“腾空箭弹钻拳”、“腾空箭弹分 手”、“猿跳”等结合通背手法的空中击打动作,在动作技术上 更加连贯、迅急、气势磅礴。在套路动作结构上,采用了技击含 意更浓的结构方式,使套路动作,充分表现进攻、防守、闪展、 腾挪、伺机、抢先等击打意识。这些改进,对通背拳的演练者的 体能水平要求更高了,无论从技击的角度,还是从健身的角度和 竞技的角度来讲,无疑均是有益的、进步的。


第二节通背拳的运动特点


一、摞腰拔背,放长击运


通背拳是以探腰拔背,大开密合的动作形态为主的拳术,并 借此达到放长击远的目的。探腰拔背,取其通背、通肩之力,使 劲力通过周身各关节由下而上力贯手梢。探腰即可通背,拔背就 能通肩,通肩则使臂长,臂长就能达到“一寸长一寸强”,即放 长击远的效果。


二、 泠弹甭进,坚韧交捃


通背拳各流派在劲法上有不同的讲究及总结。白猿通背讲究 “冷、急、脆、硬、抖、涵、虚、拶、缩”九工劲;祁氏通背讲 究“冷、弹,脆、快、硬”五字;五行通背的劲法则为:“缩小 绵软巧,冷弹脆快硬”。我们现在竞技比赛所用的劲法,可归纳 为:冷弹拳,脆快鞭,硬急劈,虚拶化,缩小巧。


冷弹劲在通背拳法中主要在钻拳中应用,表现出一种突然爆 发,一闪即逝,富有弹性和透达力。


鞭劲是通背放长击远的主要劲法,运用时要求肩松、臂活、 抖腕,使手臂形成“长鞭",手成“鞭梢”抖弹而击,脆快似斧 劈干柴和炸雷闪电。


硬急劈,意指在动作中抡、劈手法要急劈硬砸,快速迅疾。


运用重心的虚实和身体方向的挪移变化达到走化对方的攻 击,这是通背拳刚柔相济的主要用法。


缩小巧取,指其身躯与肢体形态通过缩小而达到灵活敏捷, 巧取智胜的目的。


三、 闪展灵活,敏捷善变


通背拳在步法上有进步、退步、闪展步、连环步、丁字步、 旋转步、摇身膀腰步。总的要求是闪展灵活,敏捷善变。要求做 到上肢动作与下肢动作协调一致,步随身移,步助手发,随心所 欲,灵活多变,转换敏捷,腾挪巧妙,手法干净,步法利落。


四、 拳逋步疾,势势相连


通背拳的套路动作讲究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动作连贯、流 畅。练习时要求上挂下连,手步相随,此起彼伏,贯串一气,换劲势不断,势断劲复连,两手相连似星串。在演练中,应做到拳 法快如流星,步法灵如闪电,整体动作豪放、流畅、快速,有气 贯如虹而绵绵不断气之势。


第三节通背拳的基本技法


一、手法


(一) 手法


通背拳手法有十二宗正劲:冷急脆,绵软巧,灵法妙,轻速 捷。手法使用时要做到:含胸、探背、合时、顺膊、舒腕、手指 舒松。切忌用僵力、拙力。


(二) 掌法


通背拳五种掌法的形态与变化为:


捽掌似炸弹——抖搠拌炸,抽撤转还;


拍掌似迅电——摧搓拍塌,搂拢掳刨;


穿掌似流星——穿攉挤挑,刁缠锁扣;


劈掌似雷震——劈擂击捉,翻展挺裂;


攒掌似暗箭——弹攒崩掏,拌拏带领。


(三) 八字攻防法


通背拳的八字攻防“圈揽勾劫,削摩拨掮”,是主要手法基 本技法。其使法是:


圈掌:手走圆弧,圈圆不过其身。


揽掌:揽中有圈,圈中有揽。


勾掌:手由前回勾,以身带臂。


劫掌:以手劫揽对方手足不能进我身。


削掌:由外向内斜下劈。


摩掌:顺向对方,手臂向上摩擦至其头面。


7•拨掌:对方来手,我手由内向外拨出。


8.掮掌:手臂由内向外横击,力达掌背;或由外向内横 击、力达掌心。


二、 身法


通背拳的身法有十宗夺劲:粘、连、挨、黏、随、吸、化、 形、解、缩。通背的身法主要指“胸、腰、腹、背、臀”的运 动方法,十宗夺劲也是通过“胸、腰、腹、背、臀”与上下肢 的动作协调配合而达到的。身法的总要求是以腰带动动作,灵活 变化,身体随着动作而转变,动作随着身体而转换,前俯后仰, 吞吐吸化,敏捷似猿猴,身动如蛇行。


三、 步法


通背拳的步法有副劲:窜蹦跳跃转,闪展腾挪移。步法要 求:定势如山岳,动之如珠似盘,移动自如,进退如波浪,起伏 如弹簧。闪展似醉狂,步动内含腿,处处皆暗藏。步法要配合上 肢手法的运动,似奔马风驰电掣,起伏交替,勇往直前。


四、眼法


通背拳在眼法上讲求“观察阅视”,注意锻炼眼神,做到 “眼毒似日射寒霜”,精神饱满,眼睛明亮,鹰目猿神,犹如饿 鹰视兔。观者眼视六路,耳听八方;察者分别辩析,分辩对手行 动意图,察其来往之漏隙。阅者遍查,以达知己知彼。视为看待之意,对敌人不论强弱都应重视,不可轻视。应根据对手不同, 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攻防方法。


五、拳市要典之法


动静之时气归丹田,气不上涌,胆壮志坚,临危不乱。心存 搏意应手毒。眼毒、心毒,做到手毒似风卷残叶,眼毒如日射寒 霜;心毒见敌如掳草。动作一发即应:手要伸如锥,屈如勾,手 背似铁,腕如棉,臂似皮鞭,肘如环,肩似风轮,背如锅,胸似 凹洞,腰如蛇形,跨似奔马,膝如寒鸡,脚似钻。


第二章通背拳基本功及训练法


第一节手型、步型、手法、
腿法、步法、跳跃


一、手型


(―)透骨拳(点拳、攒拳)


四指屈握,中指突出成尖,拇指紧压于食 指、无名指的第二节上,此拳以中 指节尖专打鸠尾穴。


(二) 斩首拳


四指屈握,食指中节前突,拇指捏藏于食 指中节之缝下。此拳如椭圆形,用 于砸打印堂穴或敌之鼻梁骨。


(三) 凤眼拳


四指屈握,食指小节前突,拇指紧压于食 指第一指节上。


(四) 平拳


五指紧卷,拳面要平,拇指压于食指、中 指第二指节。平拳主要用于击对方 胸前华盖穴和两肋章门穴。


(五)尖拳


四指第一、第二指节屈卷,根节直,拇指屈扣于食指侧 。多以此拳击打对方眉骨(用指节)或肩并穴(用拳 轮)〇


(六)巴掌


五指舒张,自然伸直。此掌为掮掌等手法之用。


(七)柳叶掌


五指并齐,五指立于食指侧,掌心呈凹形。此掌 可用于撩阴掌法。


(八)八字掌


五指微屈,自然并拢或分开,拇指与食指形成八字形,掌心 内凹。


四指直并,拇指屈扣于掌心,掌心内凹。此掌用 于穿掌手法。


二、步型


(一)半马步


前脚微内扣,后脚横向外,两脚相距3 ~4脚长。两腿屈蹲 高于(或接近)水平,后腿膝部内扣,体重偏置于后腿


(二)麒鳞步(跟步)


前腿屈膝下蹲,后腿随之跟进下蹲,两脚相距2 ~3脚;前 脚踏实,脚尖内扣,后脚起踵前脚掌蹬地,后膝内扣,上体前倾 。


(三)仆步


两脚左右开立,一脚屈膝全蹲,另一腿挺直或微屈平仆,脚 全掌仆地,脚尖内扣,上肢配合各种手法均可。


(四)虚步


后脚斜向前,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全脚着地;前腿微 屈,脚面绷直,脚尖虚点地面,体重置于后腿。


(五) 弓步


前脚微内扣,全脚着地,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后腿挺 膝伸直(或微屈),脚尖里扣斜向前方,全脚着地(或前脚掌着 地,后跟提起。


(六) 局虚步


后脚外展,大腿微微屈蹲,前腿稍屈、脚面绷直,脚尖虚点 地面。


(七)独立步(寒鸡步)


一腿微屈膝支撑站立;另一腿屈膝提于体前,脚面绷直。


(八)跪步


前腿屈弓,后腿屈跪,膝部着地,两腿相距一小腿长,前腿 全脚着地,后腿前脚掌着地。


(九)跪蝶步


前腿屈膝下蹲;后腿跪地,膝和小腿内侧贴地。


三、手法


通背拳是以掌法为主的拳种,其掌法变化多端,内容丰富, 而最主要的掌法则只有捽、拍、穿、劈、攒(钻拳)五法,其 它手法均是在这五掌之中变化,引伸而出。这里着重讲解捽、 拍、穿、劈、攒五掌,其他手法作一般介绍。


(一)五行掌


五行掌即是拌、拍、穿、劈、攒(钻),配以金,木、水、火、土五行而生无穷变化,成为通背拳的变化之母。歌云:


捽拍穿劈钻,电雾星雷箭。


金木水火土,万拳此中变。


捽掌似闪电,拍掌云雾观。


穿掌流星串,劈掌似炸雷。


钻拳如暗箭,阴阳无穷变。


上下左右中,五护生八段。


万象皆内藏,出手敌难辩。


现将五行掌的动作分述如下:


捽掌


右腿在后屈蹲,左腿在前,脚尖对前,膝微屈,两脚相距3 脚长,右手护贴于小腹,左手屈肘上提,掌指朝下,掌心斜向 外,眼视前方。左掌由下向内、经胸、口向前翻掌 抖弹而出,力达掌背。


【要点】捽掌时,手臂应放松,合肘,松腕,松指,力达 掌背,同时胸应内含,腹要内收,跨要后坐,出掌要三尖相照。


【变化】发手用抖搠捽炸,回手用转还扑蹈,连环手用捏 技挤裂之法进之。


拍掌


右腿在后屈蹲,左腿在前,脚尖对前,膝挺直,两脚相距3脚长,左手按于左髋前侧,右手坠肘上举,掌上扬,掌心对前 方,眼视前方;右臂前伸,右掌向前探拍,力达掌 心。


【变化】出手用摧搓拍踏,回手用搂爬缠掳,连环手用拥 扑闯撞之法进之。


穿掌


右脚在后稍蹲,左脚在前,膝微屈,脚尖对前,右手在前置 于上,左臂屈举在下,掌尖对前,立掌;啤视手; 右手回抽拍击护于右腹侧。左手臂前探,掌侧立向前穿出,力达 指尖。


【要点】穿掌时,要松肩、沉射*、直腕、挺指,力达指 尖,大拇指内扣;两掌相交时要搓擦自然。


【变化】出手用穿攉崩挑,回手用刁拿锁扣,连环手使棚 滚揉榥,挤错接掩。


劈掌


右脚在后微屈支撑,左脚在前、直膝,脚尖对前。右手向上 向后引臂提起,肘屈,掌松而自然;左臂前伸引出,掌松而自 然。眼视前方(图2-25),右臂由后上方向前探臂、伸肘,直 劈而下,力达掌轮。


【要点】右臂上举要松肩、松臂,向后张肩引拉。劈出 时,气向下沉,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手臂尽量前探,使出 腰背之力。


【变化】发手用劈擂击掸,回手用翻搌挺裂,连环手用冲 推搡送。


攒掌(钻拳)


右脚在后屈蹲,左脚在前,膝微屈,脚尖对前,右手由前回 带、屈肘,掌心向下置于上。左手握透骨拳,屈肘、拳尖对前置 于下。眼视前(图2-27);右手继续回带,拍击护于右腹侧; 左拳前伸,用拳尖点钻,力达拳尖。后腿同时向前蹬送。左膝随 之前弓。


【要点】攒掌是以掌变拳的一种方法,练习时要求拧腰切 胯,含胸拔背,上身前倾,前臂尽量向前伸打,力达拳尖。同 时,应注意下肢的发力配合,使下肢的蹬地力传递到拳尖上。


【变化】发手应用弹攒挤按,回手用抽撤带还,连环手用 牵挂带领,捏技扑靠。


(二)其他掌法


掸手


手由胸腰之间向外向前横掌抖弹,力达掌背。


扑掌


双掌同时由下经胸前向前下扑按,力达两掌心。


按掌


掌心向下,由上向前下方按出,力达掌心。


带环手


手心向前,屈臂上举于头侧,肘尖带动向前走圆,肘臂由头 侧经面部划下,至胸前方,力达肘臂。


掩手


手心向前,立掌向前掩出,力达掌根之外沿。


撩掌


手由后向前上,手心向上直臂撩出,力达掌心。


掌心向上或向下,由前向后弧形回抽。


推掌


呈立掌由腰间向前推击。力达掌外沿。


托掌


双掌手心向上,由下而上托推,力达双掌心。


攉挑


四指并拢,拇指内扣于手心,直臂、直腕、由下向上崩挑, 力达前臂和虎口侧。


引手


左脚在后屈蹲,右脚在前,脚尖对前,两手背相对,双肘屈 提:两手握斩首拳翻肘、抖伸小臂,右手向后,左 手向前,力达拳背(图2-32)。引手可分双引手和单引手。


踏掌


右脚在后微屈支撑,左脚在前;右臂上举,掌心向前,左臂 前引,掌心向下;右臂由上向前向下,掌心向下拍 击,左手屈肘回收,手置右臂肘弯;臀部后坐,右 掌根下沉,力达掌根。


抡劈掌


右腿在后屈蹲,左腿在前后蹬,左臂直臂前引,右手屈肘置 于左肩 ;左臂直臂由前向后上方抡起,右臂同时由上 向下绕拍 ;左臂继续由后上方向前向下抡;右臂由下 经后向上抡起 ;右臂由上向下直劈而下,力达掌背。 左臂屈肘由下向上与右臂肘部交拍,置于右肩侧 。


四、腿法


弹腿


右腿在前,左腿在后,左臂前伸,右臂后引 , 左腿提膝上抬,右腿独立支撑,左臂由前向后下引按,右臂由后 向上抡起,掌心向前 ,左腿由屈变伸弹踢,力达脚 背。右臂由上向前下,掌向下按拍,至臂近水平时,掌根下沉变 踏掌。左掌置于胯侧,右腿微屈支撑 。


勾腿


左腿屈蹲,右腿虚点,左手钻拳,右手护于腹侧 ,左脚上步,右手前穿,左手后收 ,右手后拉, 左手向前反手推掌,左腿支撑,右腿由后向前向左斜横踢,脚内 扣,因使用目的不同,力点可在脚踝处或脚外沿 。


撩阴腿


左手前引,右手后引,右腿屈蹲支撑,左腿屈收于后 ,左臂由前向后摆;右臂由后向前挑起,左腿由下向后斜 上方直腿撩起,力达脚掌或脚跟,右腿支撑 。


踩腿


左腿在前屈蹲,左腿在后屈蹲,右手握拳前举,左手按扶右 小臂 ,右拳回收腰间,左掌向前下切掌,右腿先屈 膝上收,后伸膝用脚横向下踩,力达脚掌,左腿屈膝支撑 。


五、步法


上步


后脚向前进一步。


退步


前脚向后撤一步。


跟步


前脚前移一步或半步,后脚随之跟进。


跨步


一脚侧移一步,另一脚随之侧移。


纵跳步


一腿提起,另一脚蹬地前跳落地。


闪展步


一脚向侧横跨,另一脚蹬地腾空随之横移。


穿林步


两腿微屈行步,步幅宽大,重心平稳。行进路线为“…”形。


六、跳狀


分手箭弹势


左脚后蹬,右脚向前跨步,身体向前倾,两臂由后向前合臂 击掌 ;右脚踩地,两臂由前经左右向后分手 ;左脚上步,两臂由后向前合臂击掌,重心下降 ;右脚向前跨一大步,脚跟着地,膝直。左腿屈膝后蹬。上 身后仰,送髋。两臂由前经左右向后分手 ;右脚由 脚跟过渡到前脚掌蹬地而起,左脚后蹬后向前向上摆腿、过腰。 两臂由后经下向前向上摆臂,至头斜方 ;右腿上收, 左腿屈膝收扣,两臂下压。头向上顶 ;右腿先屈膝 上收,然后冲膝弹腿,脚面绷直,脚尖过腰。左腿屈膝向后稍 展,左右臂由前经左右向两侧直臂分手。上身前压,头向前上顶 出,目视前方 ;弹腿后左右腿自然下落,右前左后 ;左右脚同时落地,屈蹲成麒麟步,两臂同时由左右 向前合臂击掌。上身前倾,目视手前方 。


【要点】


助跑要急速,步幅 宽大,手脚配合协调。


右腿踏跳出步要 大,应送髋、顶胯,身向后 仰,将助跑速度转换成上升 力量。


右脚蹬地要充分,


左腿上摆幅度要大,直摆过 腰之后,立即屈膝回收,形 成第二次腾空升力。


右腿随左腿的回收向前迅疾弹出,力达脚面,同时上 身配合前倾,两臂配合分手,形成箭发之势。


燕子凌云势


右腿前弓,左腿后蹬站立,右手护腰间,左手钻拳在前,目 前视,身前倾右转 ;左脚上步,右脚后蹬,左手回 收护腰间,右手前冲打钻拳,目前视,身前倾左转 ; 右脚由后前跨出一步,脚跟先着地,左脚后蹬力,上身后仰、送 右髋,右臂由前向后引摆,左臂向前引摆 ;右脚跟 过渡到全脚掌蹬力,身体重心由后向前上交移;左腿由后向前上 方摆起,右臂由后向前上领摆,左臂向上提摆 ;右 腿向上蹬跳,右脚掌全力踏蹬;左腿变直继续上摆,两臂上领劲 ;身体腾空,左腿绷直运伸,右腿屈膝上收,上身同 时向右转体90°,右臂由前向右横掸而出,至右后方。左手由前 向右肋间收击,头向后转,目视右手 ;左腿伸直控 制,右腿继续屈收,护于裆前,右臂前引抖腕,力达腕背。左手 护于腋下肋间;目视右手上方 ;右腿伸膝后蹬,左 腿屈膝前收;身体右转90°;右臂下压回收,左臂前伸 ;右腿向后蹬直绷伸控制,左腿屈膝前收扣护裆前,左手前 引抖腕弹出,力达手背,右臂回收护于左肋间,目视左手上方 左腿先落地支撑,右腿再自然落地,左右臂准备接 续其他手法 。


助跑时步法与手法要相配合,手法发力与步法相合, 步法不能乱跑,而应与行步上步相近。


最后一步应宽大,身体后仰充分,送髋有力,使向前 的速度转换成上升力量%


左腿上摆要充合,摆腿有力,两臂要同时配合有力上 摆。


第一个空中引手造型时,右腿要上盘扣吸,膝内收紧 护裆身,引手要抖弹有力。


空中换腿要注意敏捷、迅速,换腿时机在第一引手发 力之后立即变换,换腿要点在提臀,右腿向后蹬力,左膝向前收 盘。


第二节通背拳练习功法


通背拳练习功法是通过基本动作的单操及组合练习达到提高 肩、腰、臂、肘、腕各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功法练习也称 “根式训练”。


一、活腕边


手腕松、活是使手法能变化自如,发力顺达的保证。通过活 腕练习,可提高手腕的灵活性,柔软性及运动幅度。


运指


两臂屈肘上抬,举于胸前方,两手心向下,手指放松 ;两手上立变手心向外,两手指从小指依次到拇指走圆弧 运动 ;两手指继续向内运动,至腕屈至恢复到原位, 反复进行 。


摆腕


两臂屈肘上抬,平举于胸前方,两手心向下,手指舒松 (图2-72);两手掌同时分别向左右摆动 ;两手掌 摆动回到原位,往返重复多次 。


【要点】手掌摆动时, 手臂不动,手肘固定,手腕 放松,摆动幅度尽量大,动 作连贯。


摇腕


两臂屈肘上抬,两肘靠肋。两掌侧立,手心相(野2- 75);两手同时向外摇动,成手心向外 ;两手同时向 内摇动,成手心向内 。


【要点】两掌摇动时, 肘部紧贴肋部,固定;手腕 放松,左右摇动幅度要大, 掌指舒张。


4.扬腕


两臂直臂前举,近胸平,掌心向下 ;两掌上扬, 成掌心对前 ;两掌向下拍压,成掌心对内。




【要点】上下运动应 尽量放松用力。向上力达指 尖,向下力达掌心。


5.甩腕


两臂屈肘上抬,两肘靠紧肋部;手心向上 ;两 手同时上收,成手心向内(图2-82);两手再向下甩动,成手 心向前 。


二、活臂边


活臂功可以促使两肩的柔軔性得到改善,使两只手臂练得 松、活、有力,形成“皮鞭”,以提高手法动作的质量。


1.平伸肩


身体开步侧立,两脚同肩宽,两臂平举向前,两手心向下, 指尖舒直;右臂向前伸探;左臂向后抽缩;目向前 平视;再左臂向前伸探,右臂向后抽缩;如此反复进行。


【要点】此练习主要是提高肩的灵活性和向前伸够的能 力。练习时要多次重复,伸够要充分,两肩要放松用力,指尖要 贯注劲力。伸够时可以加强肩的揉动,使指尖走上下圆弧形。


反手下伸肩


身体开步侧立,两脚同肩宽,右臂向前平伸,手心向上;左 臂屈肘上抬,手置右腋下,手心向下 身向右旋转; 右臂同时屈肘回收,手心向下按护于右肩;右臂同时伸肘,指尖 带劲向下拧臂斜伸,或手心向左 ;再左臂屈肘回收,手心向下按护于右肩;右臂同时伸肘,随身体向左旋转,指尖带 劲向下拧臂斜伸 ;反复进行多次。


【要点】练习时要做到旋腰、拧臂、伸肩三点一致,整个 动作要做出扭拧之劲,胸腰要加强揉动,使身体得到搓揉。


反伸肩


两脚开立,距离3〜4脚宽,右脚跟上提,左脚尖外展,身 体对左斜前方;左臂侧上举,高过头,手心向上;右臂屈肘侧 收,手心向右后;右臂伸肘,指尖贯力向侧后下伸 出,手心向后上;上身下俯,两腿屈膝配合;目视右手;身体向左倾斜;重心交移后脚,左脚跟提起;右臂上抬侧 举,高过头,手心向上;左臂屈肘回收,手心向后; 左臂伸肘,指尖贯力向左侧后下伸出,手心向后上;上身拧腰下 俯,两腿出膝配合,目视左手。


【要点】此练习重点在身体的转拧与含胸,拧腰要与反伸 肩相配合,重心交换要敏捷、自然,肩臂反伸要贴肋而下。


交叉抡臂


身体开步侧立,脚同肩 宽,右臂立掌后平举,手心 对右侧,左臂立掌前举,手 心对右侧,目前视;右臂由后向下向前抡绕 至前平举,手心对左。左臂 由前向下向后抡绕至后平举,


手心对左,身体左转;右臂继续由前平举向 上向后抡绕,至起始位置;


左臂继续由后平举向上前抡绕转。


【要点】完成动作时肩要松,臂要直,抡绕要走立圆,两 臂尽量贴绕耳侧。两臂交叉抡绕要同时协调动作,不可一先一 后。抡臂时脚下可进行配合,随抡绕而放松提踵、落踵,两膝松 弹。两臂交叉抡绕一周为一次,应反复练习多次为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散修学宫

GMT+8, 2024-9-28 12:24 , Processed in 0.164871 second(s), 22 queries .

@ 散修学宫 www.sanxiu.net

Powered by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