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0|回复: 0

[名人传记] 诗圣——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复制链接]

190

主题

38

回帖

3405

积分

太上长老

积分
3405
发表于 2024-7-29 08: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的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都多自称为杜陵人,所以杜甫晚号杜陵。因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曾隐居于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为了与晚唐的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又称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称为“老杜”。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风格沉郁顿挫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

他的生平,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和漫游时期

(三十岁以前 公元712年——742年)

杜工部像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此期间的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诗》、《赠李白》等。

2.困居长安时期

(三十至四十四岁 公元742年——756年)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3.陷贼和为官时期

(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公元756——760年)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安史叛军对杜甫诱以高官厚禄,杜甫对此断然拒绝。杜甫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4.西南漂泊时期
(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公元760——770年)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逃难,到了成都,投奔好友严武,住在杜甫草堂,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衡州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 《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纵观杜甫一生,总要感慨他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他成长于那个歌舞升平,四方来贺的大唐盛世,他幼时,往往走过洛阳繁华的街市,或是看公孙大娘舞剑,或是看吴道子的壁画,他心中总是充满自豪与震撼,他就是在这种充满生机的时代氛围中长大的。

所以当他漫游齐鲁,东望泰山,不由生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他用十载寒窗,十载漫游,不断积蓄力量,可当他正要摩拳擦掌,在这锦绣山河大展宏图之志之时,陪伴他长大的那个“开元全盛世”却凐灭了它的荣光,他只能在权贵之间周旋应对屈于现实,只能用诗文行干谒行卷之路。

可是他得到的却是日益贫困的生活,是幼子的夭折,是国家的动乱,于是,他被迫着卷入了历史洪流之中,在山林中逃难,在敌军中躲藏,时刻防备着流矢、野兽与叛军,就是这样的生活,耗掉了他的大半生,我们还记得那个望岳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可是自经历了国家的战乱,亲人的离散之后,登高只会带给他更多伤痛,他登高赋诗,却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他登上岳阳楼,看到“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样雄浑阔大的景,可是他心里却只剩“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悲凉凄苦。

然而,即使在他遭受了上天给他的一连串打击之后,在落魄病痛中颠沛流离之时,他也还是没有忘了他的国家和人民,他比笔为矛,将残酷历史写入诗篇,时刻为国家的局势思虑,为百姓的生活忧心,自身的凄惨境地没能让他心酸流泪,可一想到战火中的国家人民,他便“凭轩涕泗流”了,正如他在风侵漏雨的茅舍中仍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样。

不管经历多少磨难打击,不管见过多少黑暗腐朽,他也仍是那个始终心怀赤子之心,向往光明的飞蛾和螳臂,他可能无力改变什么,但对他来说,放下最难,他可以放下自身的安慰苦痛,却独独放不下百姓的痛苦,所以,他当得起“诗圣”二字。

文字来源:百家号~识史记语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散修学宫

GMT+8, 2024-9-28 14:16 , Processed in 0.164835 second(s), 21 queries .

@ 散修学宫 www.sanxiu.net

Powered by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